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你的位置:网赌上的透视咋弄 > 新闻动态 >

1951年中美交锋,为何美国宁愿战败也不用原子弹?是不敢还是不想

发布日期:2025-04-13 15:24    点击次数:95

1951年,麦克阿瑟在朝鲜战场上忙得不可开交,他万万没料到,中国志愿军的战斗力这么强,把美军打得一路后退。

对于像麦克阿瑟这样好战成性的将军,这次失利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他不仅因此失去了军队中的威信,就连在政坛上的发展前景也受到了严重威胁。

【核战方案】

麦克阿瑟坚信,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确保成功。

他甚至动过用原子弹打击中国的可怕念头。

多年以后,人们依然会疑惑不解:当时美国手握全球最多的核弹头,而中国一穷二白,连像样的武器都拿不出手,怎么就敢跟美国叫板呢?

既然这样,美国为什么宁愿接受最终战败的结局,也不选择对中国使用原子弹呢?

背后的缘由并不简单,实际上,美国在历史上曾多次对中国进行核威胁。

1951年4月,美国政府决定采纳麦克阿瑟的提议,准备使用原子弹。他们将一批核武器运到了关岛,计划对中国发动大规模的核攻击。

就在麦克阿瑟春风得意的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传来:他的职位被撤销了。

麦克阿瑟的政治前途瞬间跌入谷底,核威胁的构想也随之泡汤。为何短短数日,美国的态度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面对美国摇摆不定的态度,一般人或许感到困惑,但毛主席早已洞悉其中玄机。

朝鲜战争一打响,毛主席就发表文章说:“敌人看着厉害,其实没啥了不起,原子弹也就是个吓唬人的玩意儿……他们用原子弹,咱们用手榴弹,总能抓住他们的把柄!”

毛主席看得很清楚,美国不过是在吓唬人,他们压根没胆量把原子弹扔到中国来。

对美国来说,原子弹既是利器也是隐患。

美国手里握着这么厉害的武器,其他国家都不敢随便去惹它。

然而,正是因为原子弹的威力极其恐怖,如果美国公开动用这种武器,无疑是在触碰全球的敏感神经。

那时候,不仅美国有原子弹,苏联也掌握了这种武器。如果美国真的动用原子弹,那就等于直接向苏联叫板,挑战它的地位。

苏联或许不关心中国的命运,但如果打起核战争,苏联肯定会被卷进去,它必然会全力反击。

美国一旦动用核武器,就等于把自己推到了同样可能遭受核打击的境地,这对他们来说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不仅苏联反对,整个欧洲都不会允许美国动用核武器。

美国把欧洲视为最关键的合作伙伴,为了在朝鲜战争中占得上风,它拉拢了一批欧洲国家加入所谓的联合国军。可惜的是,这番努力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战果。

欧洲对美国早已心怀不满,倘若美国胆敢不顾全球反对,动用核武器,很可能导致欧洲对其彻底失去信心。

美国动用原子弹的可能性,实际上微乎其微。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毛主席对这场战争的胜利一直抱有坚定的信念。

美国对朝鲜发动这场战争,纯粹是多管闲事,插手别国事务,故意制造地区冲突,根本站不住脚。

二战结束后,全球范围内普遍对战争感到疲惫,美国的经济也因战争遭受了严重冲击。因此,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最终胜利必将属于中国。

随后的历史进程,充分验证了毛主席当初的判断。

【多方掣肘】

对美国来说,不少政治和军事领导人,包括麦克阿瑟在内,都希望迅速结束这场冲突,甚至不惜动用核武器这样的极端手段。

美国之所以表现得这么偏激,主要是因为这场战争的发展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到了1950年年底,美国人已经意识到这场战争他们很可能打不赢了。

此刻,麦克阿瑟公开宣称,他打算对中国发动大规模的核打击。

麦克阿瑟的话迅速在全球引发巨大反响。在国内,不少民众感到十分担忧。由于普通老百姓对美国了解有限,只知道它是超级大国,所以特别担心美军会动用核武器来打击我们。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毛主席发表了一篇文章,深刻剖析了美国存在的问题,给大家吃了颗定心丸,让老百姓的心都踏实了下来。

麦克阿瑟的话刚传开不久,欧洲和苏联那边就坐不住了。短短几天内,许多欧洲国家的大使们纷纷行动起来,四处打听情况,生怕他说的那些话真的变成现实。

美国政府的行为无疑加剧了紧张局势。杜鲁门总统在一次公开讲话中明确表示:“从朝鲜战争爆发以来,我们一直在认真考虑动用原子弹。这种武器破坏力惊人,一旦使用,老人、妇女和儿童都会受到波及,这是我不愿见到的……但若真的使用了,这种局面就难以避免了。”

美国对中国进行核威胁已经不是头一回了。

早在中国正式介入战争之前,杜鲁门就明确表态:一旦发现中国或苏联的部队出现在战场上,美国将动用所有军事力量,甚至不惜使用核武器来应对。

当初杜鲁门讲这番话时,压根儿没想过苏联和中国会掺和进来,他以为这两国肯定不会插手。可出乎意料的是,中国居然真的来了。

杜鲁门多次公开表示美国可能动用核武器,这并不让人感到惊讶。毕竟,长时间的战争消耗已经让美国不堪重负。

大批年轻人被迫参军打仗,国内民众愤怒不已,很多人已经围在政府门口示威,要求总统赶紧拿出对策,结束这场让所有人深陷其中的战争困境。

战火仍在蔓延,可美国政府的信誉却早已一落千丈。作为总统,杜鲁门急需一场振奋人心的胜仗来展示美国的实力,以此赢回老百姓的信任和拥护。

反复权衡后,只有动用原子弹才能最快速有效地展现美国在全球的绝对实力和主导地位。

杜鲁门万万没想到,他这番话一出口,反而让美国陷入了更加尴尬的境地。

欧洲各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英国大使火急火燎地跑去见了杜鲁门,转达了英国的想法:“扔原子弹不但挡不住中国军队,还会让情况变得更糟,到时候苏联军队肯定也会掺和进来。”

美国仗着离苏联等大国远,地理位置好,打起仗来有回旋余地,这些年一直为所欲为。这让欧洲各国非常恼火,觉得美国太嚣张了。

【反复博弈】

欧洲国家的情况截然不同,它们紧邻苏联,如果爆发战争,苏联肯定会首先对欧洲动手。

如果美国先动用了原子弹,苏联就会毫不犹豫地向欧洲投下核弹。

当美苏两大强国发生冲突时,首当其冲的往往是那些身处两国之间的盟国。

因此,即使处在冷战时期,欧洲国家也不愿看到美苏关系完全破裂,毕竟一旦双方彻底闹翻,欧洲将首当其冲成为受害者。

美国为了保持与欧洲的友好关系,一向表现得小心翼翼,用和平的外表来掩饰自己。不过,自从朝鲜战争打响后,美国就开始慢慢失去控制了。

欧洲各国对此深感不安。尽管在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压力下,他们不得不与美国保持紧密联系,但欧洲毕竟不同于那些实力较弱的国家。他们内心深处仍怀有摆脱美国束缚、重振昔日荣光的强烈愿望。

因此,他们与美国的感情基础本来就不牢固,倘若美国继续不讲道理,欧洲恐怕只能另寻更可靠的合作伙伴。

美国要是没了欧洲这个得力帮手,后果将非常严重。因此,英国突然提出的强硬主张,让杜鲁门一下子慌了神。

杜鲁门还没回过神来,英国那边又急匆匆地派了位大使来传话:“你们美国在朝鲜半岛的军事计划太不靠谱了,要是随便就对朝鲜或者中国扔原子弹,只会让朝鲜半岛的局势乱上加乱。除非朝鲜半岛的情况糟糕到极点,美国才应该想想是不是要用原子弹!”

这番言论态度十分坚决,即便美国作为全球头号大国,也不能完全无视欧洲各国的立场和想法。

焦虑不安的杜鲁门迫于形势,只能当面向英国承诺取消之前的核打击指令,英国大使这才如释重负地踏上了归途。

麦克阿瑟在前线依然是个大问题,他才不在乎欧洲或苏联的态度,满脑子只想着怎么快速击败中国。

因此,他坚决主张采用原子弹,并对杜鲁门取消这一计划感到非常不高兴。

杜鲁门和麦克阿瑟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矛盾。

麦克阿瑟是个与众不同的将军,凭借不断建立的战功,他的政治影响力一度盖过了总统,能够不经总统同意,在遥远的日本掌握大权。

麦克阿瑟风头正劲,很多人预测他即将入主白宫,这让杜鲁门倍感压力,内心充满焦虑。

身为政坛人物,他担心麦克阿瑟会动摇自己的地位。可麦克阿瑟不但没考虑布鲁门的想法,还越来越狂妄,丝毫没把总统放在眼里。

尽管杜鲁门多次告诫麦克阿瑟,严禁他再提使用原子弹的事,但麦克阿瑟还是在1951年3月公开声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根本无力为当前战争提供所需的装备和物资,像坦克、重型火炮这些武器。如果我们把战事延伸到中国沿海,这个庞然大物就会瞬间土崩瓦解!”

说白了,他们还是想对中国扔核弹。

杜鲁门感到非常不安,因为麦克阿瑟的这个提议在军队内部几乎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

麦克阿瑟在军中的影响力太大了,他要是真豁出去拼一次,恐怕总统也拿他没办法。

紧接着,麦克阿瑟态度强硬地向白宫递交了一份详细计划,提议动用20至30枚核武器,对中国的主要城市实施打击。

最理想的做法是在东北和朝鲜之间打造一个隔离区域,以此限制中国的行动自由。

如果条件允许,我们还应完全解除对台湾国民党的约束,允许蒋介石配合美国参与军事行动。

按照估算,要完成麦克阿瑟的方案,最少得用上26枚原子弹。在这期间,麦克阿瑟和总统杜鲁门一直你来我往,暗中较劲。

麦克阿瑟制定的作战计划简直太离谱了。可惜他一心只想着打赢,根本没想到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反而会让他彻底在政坛上栽跟头。

【阴谋破灭】

麦克阿瑟逐步扩大军事行动的计划,同样招致了广泛的批评和反对。

当时,美国政界有不少人开始呼吁,是时候更换军队的最高指挥官了。

要是让麦克阿瑟在前线为所欲为,这场战争就不只是朝鲜的问题了,它会蔓延到整个亚洲,甚至波及全球,很可能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这种预言足以引发全球性的恐惧。二战的惨痛记忆还未淡去,距离战争结束才过去不到十年,人们根本无法承受再次爆发世界大战的灾难性后果。

麦克阿瑟此刻的做法,跟全球大势完全对着干。

英国明确表态,如果麦克阿瑟执意挑起核战,英国和其他盟国将毫不犹豫地退出联合国军,让美国独自在朝鲜战场上孤军奋战。同时,欧洲与美国的全面合作也将就此终止。

麦克阿瑟的决策失误可能会彻底摧毁美国成为世界强国的梦想,这种错误的战略方向极有可能让美国陷入无法挽回的深渊。

在欧洲盟友的信任与麦克阿瑟个人之间,杜鲁门毫无疑问地选择了站在欧洲一边。

就这样,杜鲁门总统果断做出决定,撤掉了麦克阿瑟的所有职位。

这一决策并未引发太大争议,英国国会还特地举行了庆祝活动。让麦克阿瑟这个战争狂人退出前线,对全球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

无论指挥前线的是麦克阿瑟还是别的将领,美国都无法扭转败局。

朝鲜战争戳破了某些势力的虚假强大,而中国通过这场硬仗的胜利,为未来数十年赢得了宝贵的和平发展环境。

虽然距离那场战争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可美国骨子里的扩张欲望一点都没减少。

中国日益增强的实力,让美国在处理相关事务时更加谨慎。

美国一直以来对中国抱有敌意,麦克阿瑟虽然被撤职,但他那种好战的思想在美国不少人心中依然存在。因此,时至今日,面对美国这个长期对手,我们依然不能掉以轻心。

《抗美援朝战争史》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



我的网站